ESI离子源技术解析与应用
1. ESI离子源工作原理
电喷雾离子源(ESI)通过电喷雾技术将样品分子转化为气态离子(strong:正离子或负离子)。其核心在于高压电场作用下的液滴雾化过程,液滴表面电荷分离形成纳米级带电颗粒,最终电离为可检测的离子(em:离子化效率可达90%以上)。
2. 离子源结构组成
组件名称 | 功能描述 |
进样毛细管 | 连接样品池,控制液滴喷射频率(0.1-10 Hz可调) |
高压发生器 | 提供-4kV至+4kV电压(精确到0.1V) |
离子传输管 | 实现离子与载气(如N₂)的碰撞诱导解离 |
3. 应用领域
- 强极性化合物分析(如多肽、药物代谢物)
- 生物大分子质谱检测(蛋白质组学、代谢组学)
- 环境污染物检测(有机磷农药、微塑料)
- 临床诊断(肿瘤标志物、药物浓度监测)
4. 操作注意事项
- 定期清洗毛细管(建议每48小时或样品污染后)
- 高压系统需接地(接地电阻<1Ω)
- 避免使用挥发性样品(易导致喷射不稳定)
- 载气压强控制在50-200kPa范围
(文献:ESI源优化策略(em:Smith et al., 2020)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112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