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《吕氏春秋》文学常识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533)
阅读: (0)
0

《吕氏春秋》文学常识解析

一、成书背景与作者

《吕氏春秋》成书于公元前239年,由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完成。全书共120篇,以"劝学"为核心思想,融合先秦诸子学说与历史经验。

二、内容结构与体例

  • 分为"六论"(天论、春秋论等)和"八览"(有始览、离俗览等)
  • 每篇包含论点、论据、结论的完整论述
  • 引用史实约2000余条,涵盖夏商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
篇章分类 数量 代表篇目
六论 6篇 天论、音律论
八览 8篇 有始览、本味览
十二纪 12篇 孟春纪、仲夏纪

三、文学特色

语言风格:兼有《左传》的叙事性与《战国策》的辩才,善用排比、比喻等修辞手法。

典型例证:"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者,生之徒也。"(《尽数》)

四、历史影响

  • 首次完成先秦思想的系统性整合
  • 开创"杂家"体例,影响后世《淮南子》等著作
  • 所载农学、医学知识具有实用价值

五、现代研究价值

近年出土的《吕氏春秋》竹简证实其文献价值,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可还原战国时期思想流变。书中"贵德"思想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68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