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海经》地理志概览
一、地理分区体系
《山海经》采用"四方分区+山川脉络"的地理记载模式,共划分五大地域:
分区名称 | 地理范围 | 核心篇目 |
南山经 | 今华南地区 | 《南山经》 |
西山经 | 今西南山区 | 《西山经》 |
北山经 | 今黄土高原 | 《北山经》 |
东山经 | 今华东丘陵 | 《东山经》 |
中山经 | 跨区域山脉 | 《中山经》 |
二、典型地理记载
- 神山体系:记载596座山,其中348座标注"有草""有兽"等生态信息
- 水文系统:描述127条河流,包含"黑水""弱水"等特殊水体
- 气候分区:通过物产差异划分温带、亚热带气候带
- 生态观察:记录动植物300余种,如"鲛人""朱厌"等特殊生物
三、文献学术价值
《山海经》作为早期地理志,其价值体现在:
- 填补先秦地理空白,记载大量古地名
- 反映先民生态认知,包含物候记录
- 融合神话与地理,形成独特叙事模式
(文献:《山海经注疏·地理卷》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699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