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"武"的起源与发展
甲骨文时期的"武"字
现存最早的"武"字见于商代甲骨文(约公元前14世纪),其字形由两个部分构成:
戈(武器的象形) | 止(行走的脚) |
甲骨文《合集》32887号 | 金文《毛公鼎》铭文 |
金文时期的演变
- 西周早期:戈部线条变细,止部呈八字形展开
- 春秋中期:戈头出现弧形特征
- 战国时期:简化为三竖一横结构
文献记载
《说文解字》释:"武,止戈也。从戈,止声"。
清代段玉裁注:"止戈为武,盖止戈相向而两利之谓也"。
现代字形规范
现行规范字形由戈(武)和止(止)组合而成,笔画数为11画(撇2/横5/竖2/捺1/点1)。
字源示意图
- 甲骨文(商代)
- 金文(西周)
- 小篆(秦代)
- 楷书(唐代)
该字演变过程完整记录了武器与制止的哲学思考,2015年被列入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库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763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