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钩旁一个玉是什么字?——钺的解析与历史
一、字源解析
金钩旁即“钅”,玉为“王”,组合成“钺”字。
1.1 结构分析
“钺”由青铜锤(钅)和钺头(王)两部分构成,是古代青铜兵器与礼器的结合体。
1.2 字形演变
甲骨文中为“𠂤”,金文中定型为“钺”,小篆演变为“钺”。
二、历史演变
- 商代早期:作为礼器用于祭祀
- 西周时期:周天子专用礼器
- 春秋战国:转化为军事指挥工具
2.1 商代早期
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载:“武王伐纣,钺斩纣首”。
2.2 西周时期
《周礼·春官》描述:“以钺礼地,以璧礼天”。
2.3 春秋战国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记载:“赵盾弑其君,以钺授士会”。
三、文化意义
“钺”承载三重象征意义:
3.1 礼制象征
青铜材质体现“吉金”理念,祭祀时代表天地沟通。
3.2 权力象征
周天子赐予诸侯,象征“天命所归”。
3.3 军事权威
战场指挥时击鼓为号,体现“赏罚分明”。
四、相关文献
文献名称 | 作者/出处 | 朝代 | 内容摘要 |
《史记·周本纪》 | 司马迁 | 西汉 | 记载武王伐纣用钺斩首 |
《周礼·春官》 | 周礼记载 | 西周 | 论述钺的礼器功能 |
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 | 左丘明 | 春秋 | 记录赵盾用钺授臣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769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