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条垂下律师涛: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与法律风险
一、典型案例分析
2023年某网络平台用户因连续发布未经核实的地域攻击言论,被法院以
- 违反《民法典》第1024条人格权保护条款
- 触犯《刑法》第246条侮辱罪构成要件
- 平台未尽到内容审核义务承担连带责任
二、法律规范体系
法律层级 | 核心条款 | 适用场景 |
基本法 | 宪法第35条言论自由 | 原则性边界界定 |
专项法 | 网络安全法第47条 | 网络内容管理细则 |
司法解释 | 最高法第9号指导案例 | 司法实践标准 |
三、风险防控建议
- 内容发布前:执行三级审核机制(AI初筛+人工复核+法律顾问终审)
- 争议处理时:优先启动"24小时和解程序",适用《互联网法院审理规程》第28条
- 证据固定环节:采用区块链存证(符合《电子签名法》第13条)
注:本分析依据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及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》编制,数据来源包括最高法2022年度司法大数据报告、中国互联网协会《网络言论白皮书(2023)》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990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