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6年农历与公历对照及历史背景
农历与公历对照表
农历月份 | 对应公历日期 |
正月 | 1956年2月18日-3月17日 |
二月 | 1956年3月18日-4月15日 |
三月 | 1956年4月16日-5月15日 |
四月 | 1956年5月16日-6月14日 |
五月 | 1956年6月15日-7月14日 |
六月 | 1956年7月15日-8月13日 |
七月 | 1956年8月14日-9月12日 |
八月 | 1956年9月13日-10月12日 |
九月 | 1956年10月13日-11月11日 |
十月 | 1956年11月12日-12月11日 |
十一月 | 1956年12月12日-1957年1月10日 |
十二月 | 1957年1月11日-2月9日 |
历史背景与重要事件
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年份,在农历纪年中对应第一个农历甲午年(羊年)。这一年主要事件包括:
-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(1956年4月5日-5月2日),通过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决议》
- 中共八大召开(1956年9月15日-9月27日),提出主要矛盾转变
- 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,全国96.3%的农户加入合作社
社会文化影响
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呈现以下特点:
- 文学创作方面,《红旗谱》等作品反映农村变革
- 教育领域推进扫盲运动,全国文盲率下降至23.6%
- 科技领域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设计
重要文献参考
相关研究可参考《中国近代史纲要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)和《1956年国家档案汇编》(国家档案馆编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05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