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心肌梗死医学名词解释
定义
急性心肌梗死(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,AMI)指冠状动脉持续或急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的心脏病急症。
病因与危险因素
- 主要病因: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
- 高危因素:
- 高血压(发病率增加2-3倍)
- 糖尿病(并发症风险提升40%)
- 吸烟(风险增加1.8-3.5倍)
典型症状
胸痛特点:持续性压迫感/烧灼感,放射至左肩/下颌,常伴大汗
- 疼痛性质: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
- 伴随症状:恶心呕吐(30-40%),呼吸困难(20-30%)
诊断标准(2018 WHO指南)
症状特征 | 实验室检查 | 影像学证据 |
典型胸痛持续≥20分钟 | 肌钙蛋白升高3倍以上 | ST段动态抬高 |
治疗原则
- 黄金时间窗:发病后2小时内
- 核心措施:
- 阿司匹林(300mg顿服)
- 静脉溶栓(rt-PA)
- PCI介入治疗(目标时间≤90分钟)
预后评估
危险分层:
低危组 | 中危组 | 高危组 |
发病时间>12小时 | 合并心衰/休克 | 多支血管病变 |
文献参考:《心血管疾病诊疗规范(2021)》[1]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2467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