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调歌头》赏析与解读
一、作品背景与创作背景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创作的一首词。本词作于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上,因思念胞弟苏辙而作,展现了作者豁达中蕴含深情的独特风格。
1.1 创作时间与作者生平
- 苏轼(1037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
- 北宋文坛巨匠,豪放派词宗
- 1076年时任密州知州
二、词作内容解析
2.1 名句赏析
原句 | 解析 |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 | 以天问形式开篇,体现哲学思考 |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 | 揭示自然规律与人生境遇的辩证关系 |
2.2 结构分析
- 上阕:宇宙时空的哲学追问
- 下阕:人间烟火的情感抒写
三、文学价值与影响
本词突破传统中秋词的悲秋基调,融合儒释道思想,展现苏轼"一蓑烟雨任平生"的旷达境界。其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的祝愿,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经典。
3.1 后世传承
-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(人教版、苏教版等)
- 被谱曲传唱超200种版本
3.2 研究文献
相关研究可见《东坡乐府校注》(中华书局,2010)、《唐宋词论稿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)等权威著作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709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