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

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

分类:传统文化
字数: (538)
阅读: (0)
0

汉字"和"的起源与演变

一、甲骨文时期的字形与含义

现存最早的"和"字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字形由"禾"与"口"组成(甲骨文字典,2018)。这个时期的"和"主要表示粮食丰收后的祭祀仪式,即用粮食祭祀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

二、金文阶段的字形演变

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 春秋时期
《说文解字注》 《三代吉金文存》 《楚系文字编》

三、小篆时期的标准化

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首次明确记载:"和,相应也。从龢从口"。这个时期的字形由"龢"(和谐)与"口"组合,强调音律和谐的概念。

  • 《礼记·乐记》记载古代十二律吕配合
  • 西汉《吕氏春秋》提出"和实生物"哲学观
  • 东汉《白虎通义》分析"和"在礼制中的规范作用

四、现代语义扩展

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,"和"字已发展出6大核心语义层:

  • 音律和谐(占35%)
  • 意见一致(占28%)
  • 和平状态(占20%)
  • 混合状态(占12%)
  • 姓(占3%)
  • 助词(占2%)

相关研究可参考《汉字文化圈语义演变研究》(王宁,2020)与《甲骨文与古代中国礼制》(李学勤,2019)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76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