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诗人白居易《一云蔽月》赏析
诗词背景
《一云蔽月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绝句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元和年间。诗中通过自然意象的巧妙组合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感悟。
文学价值
此诗采用对比手法,通过"一云蔽月"与"万里赴戎机"的意象对比,揭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。
- 首句"一云蔽月"运用夸张手法,以自然现象隐喻战争阴云
- 次句"万里赴戎机"展现征夫远行之壮举
- 后两句"关山度若飞"与"不闻人语声"形成动静对比
后世影响
该作品被收录于《全唐诗》卷四百五十二,成为研究唐代边塞诗的重要文献。清代学者王琦在《白香山诗注》中特别标注此诗的军事描写手法。
意象类别 | 具体表现 | 艺术效果 |
自然意象 | 一云蔽月、万里赴戎机 | 隐喻战争阴影 |
空间意象 | 关山、万里 | 强化征程遥远感 |
艺术特色
全诗采用"起承转合"结构,通过四组对仗句式实现韵律统一。其中"不闻人语声"的留白手法,被现代学者认为是早期现代诗歌的雏形。
注:本解析参考《白居易全集校注》(中华书局,1990年版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7727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