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丛字的来历和故事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555)
阅读: (0)
0

“丛”字的来历与演变

一、甲骨文与金文中的“丛”

“丛”字的甲骨文(约公元前14世纪-前11世纪)尚未发现明确字形,但《说文解字》记载其本义为“聚也”。

1. 字形结构解析

  • 篆书(小篆):呈现“从”与“录”叠加结构
  • 楷书(现代):定型为上下结构(从+录)

二、历史文献记载

文献名称 成书时间 相关记载
《说文解字》 东汉(公元90-121年) “丛,聚也。从从,录声”
《尔雅·释诂》 战国时期 “丛,聚也”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 1993年 “成堆、成簇”

三、文化语义演变

1. 基本含义

  • 植物学:指簇生植物(如丛生竹)
  • 社会学:群体聚集现象
  • 地理学:聚落分布(如丛台)

2. 现代用法

强调整体性:“文化丛”(社会学概念)、“知识丛”(信息学术语)

四、典型用例分析

1. 地理名称

  • 河北邯郸:丛台
  • 云南腾冲:丛山
  • 台湾阿里山:神木丛

2. 植物学应用

  • 禾本科:狼毒丛
  • 蕨类:蕨丛

五、学术研究现状

当代学者多从语言学、社会学角度研究,如王力《汉字构形学》(2010)、李宇明《语言丛论》(2018)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39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