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世纪欧洲历史事件与影响
三十年战争(1618-1648)
这场战争涉及神圣罗马帝国、瑞典、法国、荷兰等主要势力,导致欧洲政治格局剧变。
战争背景
- 宗教矛盾: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
- 领土争端:瑞典对波罗的海的控制欲
- 政治真空: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继承混乱
重要影响
地区 | 战前状态 | 战后变化 |
神圣罗马帝国 | 34个独立邦国 | 形成联邦制雏形 |
北欧 | 丹麦-挪威联合王国 | 瑞典获得波罗的海控制权 |
宗教改革后续发展
马丁·路德(1517年《九十五条论纲》)引发的新教运动持续发酵。
关键文献
- 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》(1648)
- 约翰·洛克《政府论》(1689)
- 孟德斯鸠《论法的精神》(1748)
经济与政治变革
战争催生新的经济模式与政治制度。
经济变化
- 荷兰东印度公司(1602)成立
- 重商主义政策推广
- 白银流通量增加
政治启示
国家主权概念逐渐形成:主权不可分割原则成为国际法基础。
参考文献
- 《欧洲史》(汤因比,1947)
- 《三十年战争史》(克里斯蒂安·格奥尔格·冯·哈勒,1809)
- 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研究》(王绳祖,1985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95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