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《山海经》概括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510)
阅读: (0)
0

《山海经》中的地理与神话体系解析

一、《山海经》的成书背景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地理志怪典籍,成书于战国至汉代。全书共18卷,包含《山经》《海经》《大荒经》三部分,总述华夏及周边地域的地理风貌与异闻奇谈。

二、地理分区体系

地域 面积(方里) 特殊地貌
西山经 2500 昆仑虚、不周山
东山经 3000 会稽山、句余山
北山经 4000 恒山、阴山

三、典型神话生物

  • 应龙:助黄帝战胜蚩尤的神龙,具呼风唤雨之力
  • 九尾狐:象征祥瑞的瑞兽,多见于《南山经》记载
  • 精卫:炎帝之女溺亡后化鸟,衔石填海
  • 毕方:炎帝之臣,形如鹤的火鸟

四、文化影响

《山海经》对后世影响深远,其地理记载为早期中国疆域研究提供参考,神话体系融入道教、民俗等文化层面。书中记录的动植物(如 毕方精卫)成为古典文学重要意象。

五、科学价值

现代学者认为,部分记载反映先民对山川地理的实地考察,如《西山经》记载的“昆仑之虚”可能指青藏高原。异兽传说多隐喻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特征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169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