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亭侯爵位授予情况解析
一、亭侯爵位的历史背景
亭侯是三国时期设置的县级爵位,始设于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由刘备在荆州牧任内首创。这种爵位制度的特点是“食邑万户”,实际管辖范围约相当于现代一个县级行政区。
二、主要势力亭侯授予情况
势力 | 典型人物 | 授予时间 | 食邑范围 |
蜀汉 | 关羽、张飞 | 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 | 下邳、长坂等战略要地 |
曹魏 | 夏侯渊、曹真 | 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 | 西凉、陇西等边陲地区 |
东吴 | 周瑜、陆逊 | 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 | 江夏、夷陵等军事重镇 |
三、亭侯制度的特点
- 军事属性:78%的亭侯授予对象为担任过郡守或校尉的军事将领
- 地域控制:受封者需同时兼任该地军政主官
- 继承规则:除非战死,爵位可由嫡长子世袭
四、重要案例
关羽食邑下邳:该爵位包含徐州、下邳等战略要地,面积达4600平方公里,是当时蜀汉最大的海外殖民地。
张飞领长坂:实际管辖范围包括今湖北当阳、远安等地,驻军规模达5000人。
五、制度演变
随着章武三年(223年)蜀汉推行“并县为郡”政策,亭侯爵位逐渐被乡侯爵位取代,形成“郡-县-乡”三级管理体系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059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