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·离娄上》"羞"字释义与儒家羞耻观解析
一、"羞"字核心含义
在《孟子·离娄上》"且庸人尚羞之"的语境中,"羞"指代一种道德自律意识。孟子通过对比"庸人"与"君子",强调羞耻心是维系社会伦理的基础。
二、儒家羞耻观三层次
- 行为羞耻:对违背礼法行为产生心理否定
- 道德羞耻:意识到损害群体道德共识
- 人格羞耻:自我价值认同的深层震撼
三、羞耻观现实意义
维度 | 具体表现 | 文献依据 |
---|---|---|
个人修养 | 约束不当言行 | 《论语·颜渊》"躬自厚而薄责于人" |
社会教化 | 维护群体秩序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"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" |
文化传承 | 延续道德基因 | 《荀子·荣辱》"荣辱之大分,在于辨羞恶" |
四、现代转化路径
当代应将传统羞耻观转化为:自我约束力、公共责任感、文明传承意识三重现代价值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313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