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大字典(1915年版)珍稀版本解析
版本概况
中华大字典由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首版,共收字47000余个,是首部由国人编撰的综合性汉字字典。其珍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:
- 首部全中文编撰大型字书
- 收录大量古代文献用字
- 采用活字印刷技术(仅1000套精装本存世)
编纂特色
编纂时间 | 1912-1915年 |
编纂机构 | 中华书局 |
体例结构 | 部首检字法+四角号码索引 |
装帧工艺 | 线装+朱砂批注 |
字形演变收录
该版本创新性收录了以下字形演变示例(示例):
- 「水」部:甲骨文→金文→小篆→楷书
- 「山」部:岩画→篆书→隶书→魏碑
- 「人」部:象形字→指事字→会意字
字源考据
对于争议字词(如「龘」「龜」)采用双源标注法,例如:
- 龘(dá)
- 1. 传说中三龙合体之形(见《说文解字注》)
- 2. 唐代官职名(唐代官制考)
保存现状
现存主要版本包括:
- 1915年初版(商务印书馆藏)
- 1935年影印本(上海图书馆特藏)
- 1980年排印本(中华书局再版)
其中1915年原版仅存世87套,被大英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傅申博士列为"东亚字书编撰史里程碑"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555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