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名称的起源与历史演变
名称起源
中华名称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地理与文化的综合概念。根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
- “黄帝居轩辕之丘,而娶于西陵之女,曰嫘祖。”
- “炎帝以火德自兴,故为火灾。”
学者认为“中华”一词最早由“华夏”概念演变而来,其中“华”指中原文化,“夏”指黄河流域文明(strong)。
历史演变
先秦时期
《尚书·禹贡》首次出现“中华”连用,描述九州疆域。
秦汉时期
-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,官方文献开始使用“中国”称谓。
- 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释:“中华,天下之中也。”
(em)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统计,当时“中国”所指范围包含今陕西、河南、河北等16郡。
隋唐至明清
朝代 | 官方称谓 | 疆域范围 |
---|---|---|
隋 | 中国 | 今华北、华东、华南 |
唐 | 中华 | 扩张至西域及朝鲜半岛 |
明 | 大明 | 覆盖东亚最大疆域 |
现代意义
当前“中华”主要指:
- 文化共同体:包含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
- 地理概念:以黄河-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文明区域
2014年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明确:“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共同体。”(strong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558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