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信被执行人名单(2022年度)
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涉及12.3万人和1.8万家企业,涵盖金融借款、合同纠纷、劳动争议等多类案件。
典型案例类型
- 企业恶意逃避债务(占比38%)
- 个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(占比29%)
- 虚构债务转移财产(占比15%)
- 逃避劳动仲裁执行(占比12%)
- 其他类型(6%)
重点惩戒措施
失信等级 | 限制措施 | 解除条件 |
A级(严重失信) | 禁止担任法定代表人、高管,限制高消费 | 履行义务且符合《民事诉讼法》规定 |
B级(一般失信) | 限制招投标、融资贷款 | 主动履行义务满1年 |
C级(轻微失信) | 限制乘坐飞机高铁 | 履行义务满6个月 |
典型案例(部分示例)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三百一十三条:
- 张某某(某建材公司法定代表人):虚构债务转移价值2.3亿元
- 王某(个人):拒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金480万元
- 李某(某科技公司):恶意逃避金融借款本息3560万元
法律后果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若干规定》明确: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以下联合惩戒:
- 金融机构限制贷款、信用卡审批
- 招投标、政府采购、融资租赁受限
- 乘坐飞机、高铁、住宿等高消费限制
- 司法机构将优先执行其财产
社会影响
2022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后,全国法院系统平均执行周期缩短至112天,同比减少18%,但仍有23.6%的失信主体未履行义务(数据来源: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工作报告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437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