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气候特点及农事指导
节气划分依据
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,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共12个月,每月2个节气。主要依据《月令》《齐民要术》等古籍记载的物候变化与农事规律。
节气气候特征
- 立春(2月3-5日):气温回升,土壤解冻,农谚"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"
- 惊蛰(3月5-7日):春雷始鸣,病虫害活跃,需注意防治
- 春分(3月20-22日):昼夜均等,南北温差缩小
农事操作指南
节气 | 气候特征 | 农事建议 |
清明(4月4-6日) | 细雨连绵,蒸发量低 | 播种水稻、春玉米 |
谷雨(4月19-21日) | 降水集中,地温升高 | 移栽秧苗,防治纹枯病 |
夏秋两季管理
夏季(5-8月)
- 小满(5月20-22日):麦类灌浆期,注意防渍
- 大暑(7月22-24日):极端高温,需遮阳降温
秋季(9-11月)
白露(9月7-9日) | 昼夜温差加大 | 收获晚稻,整地备播 |
霜降(10月23-24日) | 初霜降临,昼夜寒凉 | 抢收晚熟作物 |
冬季耕作要点
小雪(11月22-24日):土壤封冻,需施基肥翻耕
冬至(12月21-23日):日照最短,保温防冻
小寒(1月5-7日):越冬作物管理,注意防寒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7128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