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生平与贡献
人物简介
陈鹤琴(1890-1982)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,浙江上虞人。1917年赴美留学,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,是中国首位系统研究幼儿教育的学者。
主要贡献
1. 理论体系构建
- 提出"活教育"理论(1925年)
- 编写《儿童心理量表》(1930年)
- 创立"中国化、科学化、大众化"幼儿教育方针
2. 实践探索
时间 | 项目 | 成果 |
---|---|---|
1923-1927 | 南京鼓楼幼稚园 | 首套科学化课程体系 |
1932-1937 | 浙江儿童实验区 | 建立家园共育模式 |
3. 教育普及
出版《家庭教育》《儿童教育》等专著,培养专业幼师超2000人,建立全国首个学前教育研究机构——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社(1932年)。
影响评价
学术地位:中国首部《幼儿园教育大纲》(1941年)制定者,获"中国幼教之父"称号(1980年)
国际认可:美国蒙台梭利协会(AMS)特聘顾问(1946年)
参考文献
- 陈鹤琴《家庭教育》1939年
- 《中国现代教育史》1985年版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北京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gwyexam.net/post-2615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